笔趣阁

字:
关灯 护眼
笔趣阁 > 唐朝好地主 > 第543章 营建新都

第543章 营建新都

    为了抢救一下太子,李超决定让太子加入到制造打谷机的团队之中来。


    “什么?你让孤做这个?孤可是大唐太子!”


    李承乾一听李超要他也来做打谷机,就跟猫被踩到了尾巴一样,炸了。


    “太子难道就不穿衣不吃饭了?这是功课!”


    李承乾不服气,刚才虽听李超说了一通的什么打禾机能代替人力,能解放生产力什么的,可他没听懂。心里固有的印象,工匠就是低贱的。


    堂堂太子爷,居然要做木匠活,这


    不可接受!


    李超站在李承乾面前,从高往下俯视他,白眼瞪他。


    两人大小瞪小眼。


    最终,不到一分钟,李承乾承受不住,率先败下阵来了。


    看到他把目光移到一边,李超得意的笑了。老子还对不过你个七岁的小兔崽子?


    “孤要跟父皇告状!”


    无奈之下,李承乾只有搬出李世民来了。


    “可以,等你回了长安,见了陛下可以告我的状,但是现在,你老实的听我的话。陛下可是把你交给我了,让你听我的话。”


    “我要回长安!”


    “晚了,三天之后,你才能回去!”


    太子绝望的认命了。


    “说吧,你要让孤做什么?”


    “去把图纸拿过来。”李超不客气的指使。


    一开始,李承乾还不情不愿的,结果半天之后,李承乾已经乐在其中了。


    什么墨斗、什么刨子,都成了他的玩具,李超还不时得看着他,生怕他把自己弄伤了。七岁的熊孩子,只知道玩啊。


    李超有点怀疑自己了,万一自己激发了李承乾的工匠细胞,万一他成了一个木匠皇帝怎么办?


    “承乾,叫你来不是来玩的,是要你体验一下工匠技术,体验一下团队合作。你看,我们造一个打谷机,首先需要的是什么?”


    “木头。[看本书最新章节请到.]”承乾答道。


    这回答,让李超差点给他一个爆栗。


    “错,要造一个打谷机,首先你得有一个设计。就好比说,我为什么要造一个打谷机?因为人力打谷脱粒太慢了,我们有了这样的需求,需要一个能够更快更轻松的机器来代替。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需求,于是我才开始思考如何做这样一个机器。”


    “按照需求,以需求为目的,然后去设计一个符合需要的机器,设计,就是按需设计,不是胡乱设计的。这就跟我们做事一样,我们有需要,然后按需要,制定一个目标,一个计划,来解决这个需求。”


    李承乾似懂非懂。


    “打个比方吧,我在火里面煨了几个栗子,煨熟了,可是很炭,不能用手拿,这个时候你怎么办?”


    “拿火钳夹出来!”


    “聪明,火中取栗,直接用手不行,那会烫到手,所以我们用火钳,或者说直接拿木棍拔出来,让他冷却。不管用什么方法,我们都要借助于工具。使用工具,这是极为关键的,也是我们人和动物的基本区别。”


    “人和兽的区别不应当是人会思考吗?”


    “错,野兽同样会思考,但人懂得使用和制造工具,使用和制造工具,可以说才是人和兽的真正区别。”


    “工具能替代我们的双手”


    长安。


    李世民忙碌了半天,吃着长孙皇后亲自烹饪的饭菜,挺满意的。


    “今天的饭菜好吃。”


    “陛下的意思是臣妾以往做的饭菜不好吃了?”


    “没,只是觉得今天更好吃了。”李世民笑道。


    长孙皇后道,“那是因为食材好吧,陛下从灞上李家带回的那些食材,都非常不错。”


    “这个李超,小日子过的非常让朕羡慕啊。”


    “陛下,你就把承乾那么扔灞上了,也真舍得。”


    李世民放下汤碗,抹了把嘴,“臣妾这孩子也不小了,得抓紧教导。他平时跟着李纲、裴矩、马周他们学习,功课倒还是不错,可朕总觉得差了些。整天呆在宫中,不见世面。就如李超说的一样,连韭菜和麦苗都分不清楚,不外民间的疾苦,不了解世间百态。所以朕这次把他留在灞上,一来这孩子天天上学也挺辛苦的,让他在外玩几天放松一下。二来嘛,让李超教教太子,在灞上学点跟李纲他们学不到的东西。”


    “靠谱吗?”


    “臣妾就怕承乾在灞上学野了,文远这人,有时挺正经的,可有的时候又很随便。”


    李世民呵呵的笑道,“放心吧,承乾怎么说也是文远的女婿呢,他还会对太子不好?肯定是会非常用心的,朕也不希望文远一本正经的教太子学问这些,教儒家经典圣人语录这些李纲他们就可以了,朕就是想文远教教太子一些其它的东西。身为太子,太唐的储君,将来的皇帝,眼光得远,眼界得宽。”


    夫妻俩聊着天,内侍送来一封奏报。


    李世民打开看了,忍不住摇头。


    “怎么了?”


    “没什么,是关于承乾的。承乾在灞上,你猜他现在干吗?”


    “干吗?”


    “在跟着李超一起做一个打谷机。”


    “太子跟着李超做打谷机?做个机器?”皇后听到这里,眉头皱起,面色不太好看了。说好的让太子去长见识开眼界呢,结果跟着做起了工匠,这算什么?


    “皇后勿急。”李世民笑着道。


    他把太子留在灞上,当然不可能真的就扔下不管了。灞上还留下了许多侍卫和内侍呢,这些人时刻盯着太子呢,基本上那边的一举一动,都在他们眼中,然后又都奏报到宫内。


    李超带着太子做木匠,这是出乎李世民意料的。


    做的那个打谷机,看样子是个不错的东西,这些李世民其实也不太在意。但是听了奏报上关于李超对于太子说的那些话,李世民觉得还是很满意的。


    虽然他不完全赞同李超的这些,但起码也是有道理的。


    儒家的东西,不完全是对的,可对于治理国家来说很重要。但做为皇帝,不能偏听,得有自己的判断,起码对于儒家以外的东西也得了解。


    不管工匠也好,技术也罢,甚至是商贸易也好,这些应当都是治理国家的一部份,如何拿捏,如何把握,这是皇帝应当考虑的问题。


    李超总是那么另类的。


    “技术是生产力!以人为本!”这些话倒是挺有道理的,如今大唐就是缺人啊,有好的工具,好的技术当然是好的。


    但士农工商,主导地位的还应当是士,士是思想,是头脑,对于李世民来说,土地、耕种、税收、商贸这些都很重要,但更重要的应当还是士。士就是吏治,是人事,是管理。


    不过让太子也开开眼界,也好。不能只盯着高处,也处看看远处,看看脚下。


    等长孙皇后回去了。


    李世民拿着奏报,看着上面附上的打谷机图纸,反复的看着。


    这个打谷机,有点意思,居然还有这样省时省力。若是朝廷拿到了占城稻,以曲辕犁深耕细作,加上肥料,再加上这个打谷机,那到时水稻可以在江淮大面积推广啊,朝廷的粮食产量大大增加。


    嗯,这个李超,脑子里整天在想什么?


    上次发明了曲辕犁,好东西,大大提高了耕地的效率,一头牛也能比两头牛耕的深和快。现在又弄出了个打谷机,大大提高了脱粒的效率。


    放下了这份奏报,李世民拿起了另一份奏报。


    这是份李超上的奏报,李超回灞上前上的,已经摆在他桌案上好几天了,李世民几乎天天都要看上几遍。


    他一直犹豫未决。


    李超的这个奏章,丝毫不比上次他提议对佛寺管理事情小。


    李超提议迁都,地址都选好了,在襄邓之间营建新都。这些奏章很详细的列明了迁都的原因,以及选址襄邓的原因。


    一二三四五,一条条列举的很清楚。


    说的李世民很动心。


    关中立都,好处不少。西汉立都关中长安,二百余年天下。


    但自汉以来,关中也有许多缺陷。


    比如说经过这么多年,关中的人口一直很多,垦殖过度,水土流失严重,关中平原无法承载这么多人口,粮食供应严重不足。


    其实,大唐的疆域极大,唐已经不是汉时以关中以及中原一代为主了。东南,也不断的开发,如今甚至在帝国占有极大的比重。


    当年杨广营新都洛阳,也是为了让帝国的中心处于天下的中心,更好的管理天下。


    如今,大唐一统天下,东南在帝国的格局中越来越重,大唐立都长安,距离东南太遥远了。


    甚至离东北部,也一样的遥远。


    再加上,关中距离草原太近,战略上也不太安全。其次,还是粮食问题,依靠关东转运粮草税赋,太难,而且关中无法承载太多的人口。


    若迁都襄邓,一来可以提高大唐朝廷的安全,二来襄邓处于天下中心,新都东移,那么对于东北、东南等地的控制力无疑能大大增强。


    其次,襄邓间周边的山川地理形势也不错,防御上也一样还行,而且襄邓又是一个大平原,能够开发的土地也多,又有水运优势,转运方便。


    再则,迁都襄邓后,必然带走大量人口,那么关中人口压力减轻。而朝廷迁都襄邓,还能带动江汉荆襄等地的大开发。


    这些地方可是还有大量未经开发的好地。


    如此种种,似乎迁都好处许多。


    只是,再建一个新都,花费不少,而且迁都,也必然会很麻烦。当年杨广营建新都洛阳,可是大兴土木,弄的劳民伤财。


    这长安城,其实也才不过营建几十年而已,现在抛弃另建一个新都,总觉得有点太耗费。


    许多天了,李世民还是没能拿定主意。


    迁,还是不迁?(未完待续。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斗罗之自律的魂兽 科技系统闯荡异世界 全球轮回之我通晓所有剧情 诸天视频混剪:盘点震撼名场面 穿成赘婿文男主的前妻 火影:开局一键强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