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字:
关灯 护眼
笔趣阁 > 还珠之倾世之恋 > 第443章 带走印玺

第443章 带走印玺

    第443章 带走印玺


    紫禁城的黄昏时分,暖橙色的余晖透过雕花的窗棂,丝丝缕缕地洒进静谧的私库内。


    此刻,乾隆他们正欲缓步离开,行至那摆放着诸多珍贵印玺的专柜前。


    萧云的脚步却如同被磁石吸引一般,猛地顿住了。


    那专柜仿若一座神秘的艺术殿堂,一格格精巧的小抽屉里,静静卧着形态各异、材质多样的印玺。


    有的以温润和田玉雕琢而成,玉质通透,仿佛凝脂,在微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晕;


    有的用质地细密的寿山石制成,石纹天然,恰似山水墨画,每一道纹理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;


    还有的取材于珍稀的象牙,色泽温润,纹理精美,精致到让人惊叹工匠的鬼斧神工。


    每一方印玺,都承载着悠悠历史,铭刻着历代帝王将相、文人墨客的情怀与抱负,散发着古老而迷人的魅力。


    萧云抬眸,眼中满是渴望与期许,那目光仿若璀璨星辰,轻轻拽了拽乾隆的衣袖。


    他柔声唤道:“弘历,你等我一下,我想带走一个印玺。”


    乾隆闻声回首,见萧云这般模样,心中最柔软的角落仿佛被一只温柔的手轻轻触动。


    他嘴角上扬,勾勒出一抹宠溺至极的笑,上前一步,将萧云轻轻揽入怀中,温热的气息喷洒在萧云耳畔。


    乾隆在萧云的脸颊上,轻啄了一口,随后带着几分俏皮说道:“云儿喜欢哪个?


    告诉朕,朕知道它们的具体位置,可以省下很多的时间。”


    说话间,他的目光扫过那些印玺,眼中透着熟悉与自豪。


    毕竟这都是他多年收集而来的珍品,每一方背后都有着或深或浅的故事。


    萧云从乾隆怀中挣脱出来,目光在印玺间仔细搜寻,手指轻轻点着下巴,似在思索。


    许久,她的目光锁定在一方小巧玲珑的印玺上,那正是“几席有余香”玺。


    它以寿山田黄冻石雕琢而成,色黄如蒸栗,晶莹剔透,温润绵密得让人忍不住想要触碰。


    印钮雕刻成书函和卷轴式,并用丝带将二者系在一起,雕刻细腻至极。


    锦地花纹仿若真实的锦缎,丝丝缕缕都清晰可辨。


    丝带的质感仿若能让人感受到它的柔软,印钮布局繁简有致,层次分明,仿佛一件精美的微雕艺术品。


    萧云虽不通晓所有印玺的来历,但仅凭这精美的外观和周围环绕的特殊气场,便觉它定非凡品。


    她抬手指向那方“几席有余香”玺,眼神中闪烁着兴奋,“我想要这一个,它看起来好特别。”


    乾隆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,微微皱眉,这方印玺可是他的心头好之一。


    它的印文“几席有余香”出自他还是皇子时期所作的《白鹿洞》诗。


    承载着他年少时的诗意情怀与对生活情趣的追求。


    这么多年来,他时常把玩,也常将其钤用于自己的御笔书画之上。


    无论是作为引首章开篇点题,还是作为压脚章收尾添韵,都恰到好处,为他的作品增色不少。


    平日里,他自己都视若珍宝,不舍得轻易示人。


    可此刻,望着萧云眼中的期盼,乾隆心中一软,那些珍视与不舍瞬间化作了对爱人的迁就。


    他轻轻握住萧云的手,拉着她走到专柜前,亲自打开抽屉,小心翼翼地捧出那方“几席有余香”玺。


    递到萧云手中,“这可是朕极为珍视的一方印玺,印文有着朕年少时的回忆。


    但既然云儿喜欢,就拿去吧!


    毕竟现在朕都是你的!何况一枚印玺,你要是喜欢,多带走几个也无妨!”


    萧云双手接过,只觉那印玺入手沉甸甸的,仿佛承载着一个王朝的文化重量。


    她端详许久,郑重地点点头,“弘历,这个印玺因何得名?”


    乾隆侧目瞧了瞧萧云怀中的印玺,又看看她那副如获至宝的模样。


    他嘴角不自觉地上扬,带着几分宠溺与无奈。


    刚欲伸手接过,想着帮她减轻些负担。


    萧云却像是洞悉了,他的意图一般,脑袋一偏,身子微微一侧,巧妙地避开了乾隆的手。


    她还不忘嘟着嘴轻声嗔怪道:“我自己抱着就好,又不沉。”


    那语气就像个护食的孩子。


    乾隆见状,也只能由着她,无奈地摇了摇头,眼底的笑意却愈发浓郁。


    萧云抬眸望向乾隆,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期待的光芒,脆生生地说道:“你方才说这印玺的印文,是年少时的回忆。


    我倒是第一,次听你提起那段过往,你给我讲讲呗!


    正好咱们这一路回养心殿,时间充裕得很。”


    说着,她的脚步不自觉地慢了下来,仿佛生怕走快了,就听不够这故事似的。


    乾隆微微点头,思绪仿若随着这微风飘回到了往昔的岁月。


    他抬眼望向远方,目光穿越层层宫墙,似是看到了年少时的自己。


    良久,他缓缓开口,声音带着一丝悠远的回味:“那是许久许久之前了,朕还未登上这皇位,身为皇子。


    每日里研读经史子集,受教于诸位大儒。


    有一回,读到关于白鹿洞的典故,心有所感,便写下了那首《白鹿洞》。”


    李渤结庐后,绛帐开紫阳。


    经纶归性命,道德焕文章。


    剖析危微旨,从容礼法场。


    祗今传鹿洞,几席有余香。


    乾隆顿了顿,目光变得柔和起来,继续说道:“你可知李渤?他是唐朝时的名士,在那白鹿洞潜心治学。


    后来朱熹也曾在那讲学,传播理学。


    开启了紫阳学派之门庭,让那白鹿洞声名远扬,成为天下学子向往之地。


    朕当时读到这些,心中满是敬仰。


    想着他们在那一方天地里,将经纶之学融入性命之修,以道德之光焕发文采华章。


    剖析世间危微之理,从容出入礼法之场,何等的气魄与风采。”


    萧云听得入神,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乾隆,仿若身临其境一般,随着他的讲述感受着那份对先贤的尊崇。


    乾隆侧过头,看向萧云,眼中的笑意愈发明显,拉过她的手,“而如今,这白鹿洞虽历经岁月变迁。


    依旧传颂着那些先人的故事,仿佛他们曾经讲学论道的几席之间,至今还留有余香。


    朕后来得了这方印玺,便格外喜爱,时常把玩,也常钤于御笔书画之上。”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斗罗之自律的魂兽 科技系统闯荡异世界 全球轮回之我通晓所有剧情 诸天视频混剪:盘点震撼名场面 穿成赘婿文男主的前妻 火影:开局一键强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