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利国利民,造福百姓的大事。
宁桃跟王氏磨了十来分钟,王氏还是那句话,不准去。
宁桃被噎得不行,他发现才发现,他娘有点油盐不进。
默了一会,把饭扒完,想了想又道:「船票秦先生都给我买好了,书院这边也请假了,我就想趁着现在年纪小,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。」
他也没有多喜欢建大桥,但是他前世大学修了好几年,正准备工作呢,结果一命呜呼了。
说不遗憾那是假的。
这辈子既然有这么一个机会,他总得去试试不是。
王氏一听这话眼眶就红了起来。
老大那会,她也劝过宁少源,孩子一个人在外地读书她不放心。
父子两人都不听他的。
关键是长天书院的情况,与宁林小时候读的私塾差不多。
里面的学生非富即贵,宁林想了一晚上,就自己决定还是去寒山书院了。
王氏拦不住。
宁少源她更不拦,更拦不住。
如今连老二都——
宁桃道:「娘,我这个真不危险。」
王氏抹了抹眼泪,甩给他一个后脑勺,回房休息去了。
宁棋缩在一旁半天没说话,听宁桃嘆了口气,小声道:「二哥,你还去不去?」
「去。」
谁也拦不住他。
王氏嘴上说不让他去,但是第二日,还是帮他准备了一些东西。
带了点银两。
宁桃最近疯长,前段时间裁的春衣,现在穿起来刚刚好,王氏给他扣扣子,都得垫脚了。
说话还需要仰头。
这么一瞧,猛然间就发现,她初次见宁少源时就是这样。
两人是在灯会上见面的。
饶是彼此知道了身份,依旧尴尬、紧张,一颗心无处安放。
那时候宁少源才十六岁,比宁桃大一些,但是她不得不承认,如今的宁桃与她记忆中的宁少源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。
她家老太太常说,宁林长得像他大舅舅。
宁棋更像王氏一些。
宁香与宁桃像父亲,她先前没仔细瞧过,甚至下意识的感觉,宁桃像极了他去世的祖父。
可现在——
宁桃见他娘走神了,而自己弯着脖子让她扣扣子,后脖颈有点酸,小声道:「娘,我自己来吧。」
王氏敛了敛神道:「我劝不动你,你既然要去就注意些,别把功课落下了。」
宁桃点头。
他是明年非过乡试不可。
宁桃原先答应教小皇孙数术这事,因为要离开,只得亲自登门道歉了。
史青凝知道他要去江东,一时都没回过味来。
史青岚道:「放心吧,我回来与他说,他肯定能理解的。」
宁桃跟她道了谢,中午回家和家人一起用了一顿饭,这便踏上了去江东的船。
秦先生趁着在船上这几日,拉着宁桃一个劲的研究他那个小推车、什么小吊车。
甚至还试着,把宁桃当工具人给吊了起来,试试承重量。
宁桃:「……」
早知道就不跟你来了。
宁桃没见过这年头的建筑工具,印象里看电视剧时,大部分都是人力。
如今,跟着秦先生学了几日,到了下船时,也算是知道了个大概,这年头已经很多黑科技了,就像把大石头吊上去的时候,用的就是类似乎井轱辘差不多的东西。
只不过承重力不太好,需要人力帮忙,这次秦先生做的就是改造这方面的,还有运输用的小推车,以便更好的运送更大、更重的材料。
但是,这年头的实际操作比他想像中的先进多了。
宁桃以前坐船时路过江东。
知道这边的江面,算是最窄的一段,不足400米。
光听数字可能没什么概念,这么一路顺流而下,再经过秦先生一路指点,也算是摸清了江面的数据。
饶是如此,站在滚滚的江水旁边,再眺望对望,总有种头晕目眩的感觉。
秦先生道:「要是运气好,咱们在这边两个月就能回去。」
运气不好……
第86章
运气不好, 就多待段时间。
左右是这边天气暖和,你冻不着。
且靠江边,还能随时捞个鱼、虾补补蛋白质。
宁桃实在无力吐槽秦先生, 跟着他先到秦家和工部众人住的地方与众人见个面。
再仔细瞧了下他们的工程计划。
禁不住暗暗咋舌,整个工程预算用十年来完成。
人工和用料更不计其数。
其中的各种款项,除了朝廷发放的,还有民间捐赠的。
见他瞧得仔细,秦先生苦笑道:「你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桥一直建不起来吗?」
当年秦老爷子刚到工部时, 就拟了摺子上去。
很可惜, 被驳了回来。
如果能把桥建好,两省之间可就省了不少事了。
直到前几年找到了凉王宝藏, 这件事才被重新提起。
可惜那时候老爷子要告老还乡了。
不过这事当时就被定了下来,老爷子这些年来, 一直没放弃建江东大桥的心愿,所以私下里, 一有时间就在画图、建模, 甚至有好几次回乡, 都到此地仔细观察。
宁桃听得热血沸腾、肃然起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