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桃的成绩比前几次提高了那么一丢丢。
先生还是那句话,明年要赢过紫金书院和长天书院就靠他了。
宁桃嘆息一声。
任重而道远啊!
再想想他跟安宇的赌约,他就更加努力的背书了。
他现在主要是看赵子行前面给他推荐的书,内容多而杂,这么一来,每天连吃饭时间都是挤出来了。
倒是宁林不紧不慢的,心态特别稳。
马富贵跟屁股后面装了马达似的,比宁桃还要拼命。
一个月下来,宁桃肉眼可见的他的肚皮小了两圈,一张脸露出了前所未有的清爽。
直到此刻,宁桃才隐隐觉得,这货长得很好看。
小表妹的眼光真好。
不知觉就到了十二月。
书院早已下了好几场雪了。
宁桃和宁林趁着雪停了,一道下山与王大汇合,几个人一起回东原省考试去了。
路过江东时,大桥已经停工。
工部的大人们也陆陆续续的开始回家。
宁桃去秦家拜访了一下。
这才赶到码头坐船。
望着两边已经建好坡道的桥桩,宁林道:「这么快就建成了?」
他记得,宁桃四月份过来的时候,说才开始建。
宁桃也有点惊讶,按照秦先生与他透露的,桥桩建成起码得两年,同时桥樑的部分,也会同时进行,到时候由人工移上去。
因为特别费力,所以秦先生这些年来一直在研究怎么省力些。
可惜成功率实在有限。
也主要是因为他一个人力量太小了。
送他们到码头的秦三老爷笑道:「这还多亏了你与你干爹研究的那个小东西,以前两千斤重的石头,想要推上去,都得费半天的劲,现在几个人轻轻松松,一天不知道能吊上去多少块呢,所以速度就快了不少。」
而且在他们两人这个基础上,工部的大人们,再仔细一研究,又设计了几个小方案。
现在不止可以随意拉到大石,还能轻松将一堆堆的小石块装上去,同时人也能升降。
宁桃能想像得出来。
跟升降机其实是一个原理,不过利用了滑轮,轴承等等小零部件,使得工作变得简单化。
再加上他先前说过几次槓桿原理。
力得差重点不同,能翘动的重量便有些不同。
工部的大人们,就开始在这方面苦思冥想。
一下子出现了不少的小东西,用起来确实方便不少。
宁林和王大听得倒吸了口凉气。
王大奶奶抱着征哥儿,眼睛亮亮的,对儿子小声道:「听见没,你要向二表叔学习哦。」
征哥儿也不知道听不听得懂,反正用力点点头。
秦三老爷道:「待大桥建成了,你们就可以直接从这边过去。」
目前两边已经配合着大桥开始修路。
因为一些东西的改进,大桥的工期极有可能缩短三分之一。
待大桥修好之后,两边百姓来往即缩短了时间,又减少了交通支出,怎么看都是大好事。
秦三老爷对宁桃能够在这次建大桥上出了这么大的力花式的夸。
王大和宁林听得也是一愣一愣的。
王大是瞧着宁桃长大的,小时候跟着自己后头的小屁孩,已然可以独当一面了,心里有说不出来的酸胀感。
他家的二毛,是真的长大了呀!
宁林没有王大那种老父亲的感觉,却有一种深深地感觉,自己与弟弟的距离越拉越大。
无论是从交朋友,还是从学习,甚至到了如今的场面。
宁林都感觉两人之间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。
哪怕明年,他中了举人,宁桃没中,他都也丝毫没有任何优越感可言。
这种感觉,他说不上来,但又真实存在。
上了船,王大奶奶笑道:「也不知道弟妹这次来不来府城。」
她带着孩子陪王大一起到省府,是为了等王大考完试一起回老家过年。
王三奶奶若是来的话,到时候刚好还有人说说话。
征哥儿则是一有时间,就往宁桃跟前跑,小傢伙什么也不管,拉着宁桃的衣角,大声道:「飞高高,飞高高!」
宁桃伸手在他的大脑袋上敲了一下,「找你爹去。」
这次路过江东,老太爷又给了他一本书,说是上次《营造记》的下册,里面有很多东西都是宁桃不曾接触过来的。
而且这本着重记录了雕刻、图案、榫卯等小部位的结构图。
许多图形、鸟兽,什么样的身份能用,什么样的身份不能用。
中间还插入了关于雕刻与一些小机巧方面的运用,让宁桃觉得耳目一新。
比起上本大型建筑方面,这本倒是更适合新手。
宁桃这两日,都是一边看书,一边拿着块木地切切割割。
征哥儿不乐意找他爹,拉着宁桃一个劲地晃,甚至顺着他的腿就要往上爬。
宁桃无奈道:「飞两次,赶紧走。」
他这才看到紧要处。
前一本的时候,他让小武给他弄了些木头,打算建一个房子的模形。
当时还在想,他这没有钉子,也没胶,到时候固定起来麻烦,关键是他不太会做榫卯,这下子好了,老爷子给了他解释图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