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字:
关灯 护眼
笔趣阁 > 山外吹来的风 > 第22章 锄头劈电光,数据渗土香。 祠堂星火溅,新芽破旧墙。

第22章 锄头劈电光,数据渗土香。 祠堂星火溅,新芽破旧墙。

    七月的茅山涡村像口即将炸开的蒸笼,乌云压着青瓦白墙,蝉鸣撕扯着黏稠的空气。村口老槐树下,七旬老农赵铁柱攥着锄头的手背青筋暴起,冲着正在调试智能灌溉系统的年轻人吼得山响:\"啥劳什子物联网?老子种了五十年地,还比不过你那个铁匣子?\"


    一尘刚从县里开会回来,白衬衫后背洇出深色汗渍。他抹了把额头的汗,望着老人脚边被智能播种机刨得七零八落的玉米地,喉咙发紧。三天前那场暴雨冲垮了老赵家三亩梯田,若非智能预警系统及时启动排水阀,后果不堪设想。可此刻面对老人充血的眼珠,所有辩解都卡在喉头。


    \"赵伯,您看这传感器显示的土壤湿度……\"技术员小王举着平板电脑凑近,却被锄头柄\"当\"地挡开。


    \"少拿这些洋玩意儿糊弄人!\"老赵的锄头尖戳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,\"去年你们说智能施肥,结果把我家稻田烧成焦土!前年搞那个无人机打药,差点没把老张头的牛给药死!\"


    围观村民的窃窃私语像针尖扎着耳膜。一尘突然意识到,这场科技革命撕开的不仅是土地,更是延续千年的农耕信仰。他想起昨夜翻到的《齐民要术》,贾思勰在序言里写的\"顺天时,量地利\",此刻竟与二进制代码在血脉里厮杀。


    \"赵伯,咱打个赌如何?\"一尘突然开口,声音在闷雷中格外清亮,\"就赌您那三亩被冲的田。用您的老法子补种,我用智能系统重栽,秋后看谁产量高。\"


    老槐树的影子突然摇晃起来,是赵铁柱的锄头劈头盖脸砸下来。一尘不躲不闪,任那柄生锈的锄头擦着耳畔砸进泥土,震得智能手环叮当作响。\"要是我输了,这村委会主任让给您当!\"他扯开袖口,露出小麦色的手臂,\"要是我赢了,您得跟我进城听三天课。\"


    村委会会议室的日光灯在雨幕中晕开光晕,专家讲座进行到第三个小时。后排传来断断续续的鼾声,是篾匠老周头。他身旁,新婚不久的小芳正偷偷用智能手环给城里闺蜜发消息:\"村里通5g了,可俺爹还在编竹筐……\"


    \"这就是典型的认知割裂。\"农业大学的陈教授推了推眼镜,大屏幕上的ppt定格在\"数字鸿沟\"四个字上。突然,后排爆发出激烈的争吵。


    \"俺们老周家编了三百年竹器,到你这儿就成了落后产能?\"老周头的烟袋锅敲得桌子当当响,\"去年那个电商扶贫,说好帮俺卖竹篮,结果三个月就黄摊子!\"


    \"周伯,那是物流配送没跟上……\"一尘刚开口就被打断。


    \"物流?俺们村到县城就那班破中巴,您倒是让智能卡车飞进来啊!\"老周头豁了口的牙在投影蓝光里泛着青白,\"要我说,这些花花肠子不如多修条路实在!\"


    陈教授突然起身,从公文包掏出个竹编蝈蝈笼。\"这是我在云南农村看到的,老艺人用碳纤维增强竹材,配上湿度传感器,既能当工艺品又能监测古建筑保护。\"他转向目瞪口呆的老周头,\"您祖传的六边形编织法,正好适配无人机机翼的蜂窝结构。\"


    会议室陷入诡异的寂静,雨点击打玻璃的节奏突然清晰。一尘看见老周头布满老茧的手指在膝头不自觉地扭动,那是编织前的习惯动作。


    赵铁柱蹲在地头吧嗒烟袋,烟锅里的火星明灭如他眼里的疑惑。左边是他的\"老法子\":稀疏的玉米秆歪歪扭扭,叶片泛着不健康的黄;右边智能田里,传感器矩阵在阳光下泛着冷光,无人机正喷洒着定制营养液。


    \"赵伯,该施肥了。\"一尘蹲下来,智能手环投射出全息影像,玉米根系的三维模型在空气中舒展。老赵突然伸手抓散光影,浑浊的眼珠盯着掌心:\"俺就纳闷,这地种了五千年,咋就突然不会种了?\"


    话音未落,智能田的灌溉系统突然启动。水雾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虹霓,惊飞了觅食的麻雀。老赵望着那些仓皇逃窜的生灵,忽然想起族谱里记载的蝗灾——那年先祖们敲着铜盆在田埂奔走,如今只需指尖轻点。


    \"赵伯,您记得去年大旱吗?\"一尘的声音像浸了水的棉絮,\"智能系统提前二十天预警,要是放在从前……\"


    \"俺知道。\"老赵突然打断,烟袋锅在鞋底磕出清脆的响,\"可俺就是怕啊,怕这些铁家伙把人的魂儿吸走。\"他指着远处嬉闹的孩童,他们正对着智能路灯跳房子,影子在水泥地上碎成光斑。


    青烟缭绕的祖宗牌位下,二十多位村民围坐成半月形。村东头开民宿的春桃突然站起,旗袍上的苏绣牡丹在智能调光系统下忽明忽暗:\"县里文旅局说,要在咱们村搞元宇宙非遗展,游客能戴着vr眼镜看祖宗们耕田!\"


    \"胡闹!\"老周头一巴掌拍在黄花梨供桌上,\"祖宗牌位是能随便虚拟的?\"


    \"周伯,这是保护性开发。\"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小陈推了推金丝眼镜,\"您看故宫,数字文物展让多少年轻人愿意走进博物馆?\"


    \"俺不要年轻人!\"老周头突然暴怒,竹烟杆敲得供桌当当响,\"俺要的是编竹筐的手艺活下去!\"


    一尘望着供桌上泛黄的族谱,突然开口:\"周伯,您知道这族谱为什么能传七百年吗?\"他翻开泛黄的纸页,露出夹在其中的银元,\"太爷爷当年就是靠这手竹编,给红军送情报。竹片里藏的银元,救过整个村的命。\"


    祠堂陷入死寂,只有智能香炉的电子檀香在静静燃烧。老周头突然剧烈咳嗽起来,一尘忙递上温水,却见老人浑浊的眼里泛着水光:\"俺不是怕死,是怕死了没法跟祖宗交代……\"


    村委会摆了八桌流水席,智能调温系统让暖风裹着酒香在青砖黛瓦间流淌。赵铁柱端着海碗晃到一尘跟前,碗里是自家酿的苞谷酒:\"小子,俺服你了。\"他掏出个布包,打开竟是祖传的《农政全书》手抄本,泛黄纸页上密密麻麻批注着节气歌诀。


    一尘的手突然颤抖。他想起三个月前在省图书馆查到的孤本,此刻与眼前的笔迹完美重合。原来老赵每晚在智能手环的微光下抄写的,不是佛经而是农书。


    \"智能系统算得出温度湿度,算不出立夏该不该插秧。\"老人灌了口酒,脸上泛起红光,\"可它能让俺在城里打工的孙子,看见稻子抽穗的模样。\"


    话音未落,祠堂方向突然传来电子鞭炮声。众人涌出门,只见老周头站在智能投影下,竹编的\"福\"字在全息影像中缓缓旋转。\"这是俺用您那物联网编的!\"老人冲一尘晃了晃智能手环,\"城里人扫码就能听编钟版的《竹枝词》!\"


    雪片纷纷扬扬落下,智能路灯自动调成暖黄。一尘望着雪地上交错的脚印,突然明白真正的乡村振兴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,而是让千年农耕文明在数字土壤里长出新芽。就像此刻,老赵的酒碗与小陈的咖啡杯在智能茶几上相碰,迸溅出的不是水花,而是文明交融的星火。


    春雷炸响时,茅山涡村的智能温室里,无土栽培的秧苗正破膜而出。赵铁柱蹲在田埂,智能手环监测着地温,布满老茧的手却轻轻抚过嫩芽,如同抚摸初生的婴儿。老周头的竹编工坊挂上了\"非遗数字工坊\"的牌子,年轻人扫码就能学习六边形编织法,而订单正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飞来。


    一尘站在村口,望着智能路牌上跳动的\"茅山涡村欢迎您\",突然想起那个暴雨前的对峙。此刻他终于懂得,真正的进步不是碾碎过去,而是在传统与现代的裂缝里,种出带着露水的新时代。就像此刻,老赵的烟袋锅在智能路灯下明灭,火星坠入泥土,点燃了整个春天的希望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斗罗之自律的魂兽 科技系统闯荡异世界 全球轮回之我通晓所有剧情 诸天视频混剪:盘点震撼名场面 穿成赘婿文男主的前妻 火影:开局一键强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