倒不是不可以。
宁桃道:「这样会不会太大材小用了。」
扫盲也就是字面意思。
教的东西不需要太深奥,有可能那些学生压根没人参加科举,就像大牛一样,他读书识字,最初的目标也就是找个帐房先生的活计。
宁桃仔细把扫盲班的初忠与他说了一声。
秦先生听得却是热血沸腾。
「这样子好。」
宁桃:「……」
「你小子这想法好呀。」
教给需要的人需要的东西,让他们有一技傍身,这样的想法本身就很了不得。
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。
秦先生道:「咱们秦家人也没旁的本事,记帐、算帐的本事倒是有些,不过咱们最擅长的是做木匠活儿。」
所以,您这是要改行?
当技校老师还是咋的?
「桃子,你有没有想过,寒山书院有专门种地的课程,咱们其实也可以与他们合作,组织人上山去学校种庄稼,做养殖,种果树,这哪一样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。」
说起这个,宁桃道:「我还真想起一个来,咱们的瓷器和绣品出去之后卖得特别好,所以我想办这两种班。」
咨器上面的图案是需要绘制上去的。
绣活并不是每个女人都能绣得好,并且卖得了钱。
第126章
秦先生听宁桃咧咧完, 忍不住又抽了他一下。
「你这样显得你爹特别没用。」
宁桃好笑道:「您还吃醋不成?」
秦先生道:「这倒没有,只是觉得我捡了个大便宜。」
小小年纪就中了状元,如今又在给皇子当老师, 甚至还参加了集英宴。
他原先一直觉得,宁桃有秦家这个后盾,以后的路比宁二公子的身份要好走许多。
秦家当时除了老爷子和秦三爷,基本上都不看好他这个干儿子。
结果,宁桃一路稳稳的成了状元。
殿试之上就被皇帝任命可在工部与翰林院两边当差。
前所未有头一次呀。
他这次回去, 不管是老爷子, 还是不看好宁桃的老大和老五,哪一个不是说他运气好捡了个大便宜。
老太太还埋怨他, 家里几个侄女都未成亲呢,怎么就把宁桃认为了干儿子。
如今, 怎么说都是他们秦家占了大便宜。
也许宁桃不是那处心怀天下的大圣人,但他做的每件一, 恰恰都能落实到实处, 可行性非常的高, 改善百姓的生活,也并非一句空话。
仅仅这八九个月的时间, 他那水车已然在整个夏朝推行了。
而他接手永安书局时定下的规矩,这几个月来成效显着。
原先的永安书局, 大家提起来,也就是那么一句,夏朝最有名的书局,想要的书几乎都能买到。
而如今的永安书局, 哪个读书人不竖起在拇指。
免费给大家提供阅读, 这本身就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。
更别说, 他还准备让书局找先生,免费给大家授课。
秦先生觉和自己的格局实在有点小。
宁桃弱弱道:「您怕是不知道,请先生授课的事,我已经跟上头报告过了,然后,圣上说我只管放手干,至于费用,从他那一部分划拉。」
秦先生:「……」
所以,你这是花着皇帝的钱,落着自己的名儿?
宁桃不好意思道:「我也有出钱做慈善。」
比如有困难的学生如果需要钱的话,可以通过提交资料办理助学资金,待将来中了秀才、举人或者进士之后,再把这钱给还回来。
而且不收利息。
这是他最大的让利了。
秦先生道:「我不怕他们不还回来?」
宁桃嘿嘿笑道:「这倒是不怕,因为我只借给童生以上的书生。」
秦先生:「……」
所以,那些不还钱的,你试试,骗助学贷款应急的事若是传出去,你名声怎么样先不说,还有可能取消功名。
因为宁桃提出这事,还挂了一个官府的名头。
秦先生翻了个白眼。
他白感动了一大把,原来还是他格局不如人。
伴随着秦先生的到来,陆陆续续的各省院试的情况也传了过来。
而与此同时,回乡的岳贵山、严瑞和陆一鸣他们也陆陆续续的回京了。
马富贵见他们都把媳妇和孩子带来了,眼馋得不得了。
齐望搂着他道:「还有俺呢!」
马富贵:「……」
你是能吃还是能喝呀?
王氏收到宁棋考了院式第二名的成绩,忍不住在门口放了好大一会的鞭炮。
张罗着待宁棋回京了,定要给他办个酒宴。
马富贵道:「还真别说,这小子有点儿意思。」
县试、府试、院试,回回都是第二,这是被下了咒了。
宁桃笑道:「等他进京了,你可别乱说,每次都咬牙说要考第一,结果次次第二。」
马富贵道:「说真的,县试、府试第二没啥,但是院试的第二已经很了不起了,若是再来个秋闱第二,那就更了不起了。」
秋闱第二,会试一般也能进前一百了。
这样的成绩,进二甲绰绰有余,简直不要太好。
宁桃一想,确实是这个理。
不过也有意外的,比如安宇。